查看原文
其他

2018,国企改革迎来全面改革施工期 | 社会科学报

社会科学报 社会科学报 2019-12-12

点击上方“社会科学报”关注我们哦!

国企改革

国有企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基础,也是社会主义制度的根本保障。国企改革是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能否成功关系国家命运,关系整个经济体制改革成败。十八届三中全会以来,新一轮国企改革拉开大幕。2017年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深化之年,也是国企国资改革落地见效之年。十九大报告、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和2018年政府工作报告对国有资产、国有资本、国有企业及其改革提出了新任务,做强做优做大“国有资本”,“国有企业要通过改革创新,走在高质量发展前列”。


今年6月7日,中国铁路总公司宣布首批参与混改的两家企业——腾讯和吉利控股组成的联合体受让铁总旗下动车网络科技有限公司的49%股权。这是铁总2018年在混改上迈出的实质性一步。6月27日,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正式公告:同意武汉邮电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与电信科学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实施联合重组。而就在6月22日,国资委召开中央企业重组整合工作座谈会,指出要充分认识重组的重要意义和整合融合任务的复杂性、艰巨性,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扎实推进整合融合,确保实现重组预期目标。

  


中国人民银行决定,从2018年7月5日起,下调国有大型商业银行、股份制商业银行、邮政储蓄银行、城市商业银行、非县域农村商业银行、外资银行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国有大型商业银行和股份制商业银行是市场化法治化“债转股”的主力军,通过定向降准释放一定数量成本适当的长期资金,能提高其实施“债转股”的能力。在这一背景下,国企可通过“债转股”进一步深化国资证券化水平。

  


可见,随着国企在重组、混改、“债转股”等方面改革的推进与深化,2018年国企将迈入高质量发展的新阶段,迎来全面改革施工期。在这一过程中,国企改革发展将会面临新问题,需要谋划新对策。前不久,中国人民大学国企改革与发展研究中心揭牌仪式暨“2018(首届)中国国企改革与发展论坛”在中国人民大学召开,业界领袖和权威专家汇聚一堂,共同探讨了国企改革发展的新问题和新对策。


吴晓球(中国人民大学副校长)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中国最难的改革是国有企业改革。本来教育改革、医疗改革就是难中之难,而国企改革甚至比教育改革、医疗改革还难。这是因为国企改革一定是有约束条件的,而不是“自由飞翔”,自由飞翔是找不到国有企业改革之路的。我们的国有企业改革一定是在中国社会的特定环境下来思考的。它给出的条件是交叉的、相互重叠的,有时候甚至是相互冲突的。当在交叉的、相互重叠的,有时还有些冲突的硬约束条件里面找到一个最优的改革方案时,是需要高度的智慧的。国企改革如果没有智慧,一定会进入陷阱。

  


中国国企改革不能走西方的国企改革道路,不能像西方国有企业一样一卖了之。当然更不能走前苏联的道路,那是死胡同。我们的公司治理结构还必须富有中国的特色。我认为,中国特色的公司治理结构是中国的创造,有其特殊之处。国有企业坚持党委领导,这点是毋庸置疑的。这是一个探索,开创了一个新的模式。什么叫中国道路?这就是中国道路,中国道路有中国特色的地方。对此,不是要望文生义,而是要从实践来看,要深刻理解这里面的内涵。它是和中国社会性质的契合。

  


中国国有企业改革没有照搬教科书。它只有自己去根据一定时期的目标、要求,走一条适合中国的道路。任何企业无论进行什么样的改革,创造社会财富是衡量企业的唯一标准。一个企业如果不创造社会财富,你说它再美也是没有价值的。对于国有企业而言,能不能为我们的国家、我们的社会创造有利于社会进步、有利于环境的财富,是衡量它的唯一标尺。国有企业为中国的经济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中国经济有如此大的规模,我们千万不要抹杀国有企业的贡献。它的确承担了国家最重要的任务和战略性的任务,包括维护国家稳定的责任。找到一个既能够符合经济发展趋势,又能够推动中国国有企业发展,推动中国社会进步的模式方案,这是我们追求的。



尹义省(国务院国资委改革办巡视员)



通过四十年的改革开放,国有企业改革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辉煌成就。国有企业是党和人民事业的重要物质基础和政治基础。国有企业功勋卓著、功不可没。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的坚强领导下,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各级国资委和国有企业坚决落实党中央、国务院的重大部署,贯彻落实国企改革“1+N”系列文件,全面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勇于涉险滩,勇于啃“硬骨头”,坚决破除制约国有企业发展的体制机制弊端,国有企业改革全面推进、重点突破,取得了历史性成就和历史性变革。

   


一是分类改革扎实推进; 二是公司制股份制混合所有制改革改制取得突破性进展;三是公司治理结构不断完善,灵活高效的市场化经营机制逐渐形成;四是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推动国有经济布局优化、结构调整和战略性重组;五是以管资本为主推进国资监管机构职能转变;六是党的领导、党的建设全面加强。

  


我们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的重大决策部署,坚定不移把国资国企改革向纵深推进,增强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努力在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取得新的突破。一是以管资本为主完善国资管理体制。以管资本为主转变国有资产监管机构职能,重点管好国有资本布局、规范资本运作、提高资本回报、维护资本安全;二是推动加快形成有效制衡的公司法人治理结构和灵活高效市场化经营机制;三是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促进国有经济布局优化结构调整;四是加强国有资产监管,防止国有资产流失;五是落实全面从严管党治党责任,筑牢“根”与“魂”



王明夫(和君集团董事长、和君商学院院长)


从资本视角看,国有企业拥有国有资产。国有资产分为两类资产,一类是可上市资产,一类是不可上市资产,甚至是包袱资产。改革是把可上市资产通过混合所有制和股份制改革,变成上市公司。上市公司的产业通常有两类,一类是现在的产业,财务报表、盈利能力还是不错的;另一类是未来的产业,仅仅拥有未来的产业也上不了市,上市要讲究未来发展前景、商业模式、募集资金目的等。从国有企业改制为上市公司,在产业性质上必然具备这两种属性,即拥有现在的产业和未来的产业。如果不具备这两种属性,就属于不可上市资产,是包袱资产。原来在国企里面属于企业的包袱的,有眼光的投资家可以把它识别出来,在传统产业结构政策下的包袱资产很可能拥有未来的资产。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最重要的供给是制度供给。对中国经济的未来来讲,最重要的供给应该是制度供给。制度供给如果无效,其他的改革可能没有那么长久的效果。因此,制度供给是非常重要的一个基础供给,股市或者资本市场就为中国的国企改革创新转型提供了最重要的制度供给。很多国企管理层对资本运作的认识和专业操作手法还需要进一步跟上。

  

国企转型创新的前提是改革。如果不深化改革,很难往前搞转型创新。国有企业转型创新的路径有哪些?第一条路径是在现有的产业和产品领域,激发竞争优势,增加市场份额。第二条路径是进入新的市场。这是因为,原来的市场进入均衡状态了,很难打破竞争均衡,可以通过进入新的市场,使得现有的产业增长。第三条路径是在产品层面打破市场均衡,在产业运作层面发力,并购、重组、联盟。第四条路径是研发创新。通过研发创新,开展产品迭代竞争,突破业态模式。

  


产融互动视角下的国企转型创新,其背后是组织与人的转型创新。如果一个企业组织不完成转型创新,是完不成这些业务上的转型创新的。这是经营与管理问题,需要全面深化国企改革。只有全面深化改革,才能再造一个国企的组织,从而在经营层面完成转型创新。

   

国企的上市是全新出发。持续成功的企业,应该是产业和市值两条曲线的不离不弃、相生互动、螺旋上升。对于资本市场,国有企业要学会借助其力量来发展,当然也不能用过头,任何事情物极必反。



文章原载于社会科学报第1619期第1版,未经允许禁止转载,文中内容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报立场。


相关文章

专家 |数字全球化重塑国家竞争优势,新型跨国企业将出现

观点 | 企业债券违约,只是国企潜在风险的“冰山一角”

国企改革风起云涌,混改助推迈向世界一流 | 社会科学报

社会科学报

做优质的思想产品

官网

http://www.shekebao.com.cn/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